预告 | 关于举办泰山学术论坛——人工智能与软件新技术前沿的通知
1、会议时间:2022年12月17-18日
2、会议形式:腾讯会议线上直播 / 齐鲁壹点直播
腾讯会议号:646-1608-5338
3、会议主题:人工智能与软件新技术前沿
4、主办单位:山东省教育厅
5、承办单位:山东建筑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6、协办单位:山东省人工智能学会
7、论坛主席:聂秀山 教授
议程安排
12月17日 上午 |
||
开幕式 |
||
08:45-09:00 |
领导致辞 |
|
论坛主旨报告 |
||
时间 |
特邀报告 |
主持人 |
09:00-09:35 |
报告题目:类脑感知与认知的挑战与思考 报告人:焦李成 教授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尹义龙 山东大学 |
09:35-10:10 |
报告题目:复杂嵌入式软件系统的需求规约 报告人:金芝 教授 北京大学 |
聂秀山 山东建筑大学 |
10:10 - 10:45 |
报告题目:视频理解中的关系学习研究 报告人:徐常胜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
高赞 山东省人工智能研究院 |
10:45 - 11:20 |
报告题目:低质多模态数据的不确定性建模和动态融合 报告人:胡清华 教授 天津大学 |
王琳 济南大学 |
11:20 - 11:55 |
报告题目:融入先验的动态特征挖掘方法 报告人:侯臣平 教授 国防科技大学 |
蹇木伟 山东财经大学 |
12:00 - 14:00 |
午餐、午休 |
|
12月17日 下午 |
||
时间 |
特邀报告 |
主持人 |
14:00 - 14:35 |
报告题目:机器学习可解释性研究现状与思考 报告人:钱宇华 教授 山西大学 |
刘伟锋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14:35 - 15:10 |
报告题目:多维分类的研究 报告人:张敏灵 教授 东南大学 |
赵中英 山东科技大学 |
15:10 - 15:45 |
报告题目:视觉基础模型及应用 报告人:鲁继文 副教授 清华大学 |
袭肖明 山东建筑大学 |
15:45 - 16:20 |
报告题目:基于程序结构学习的软件缺陷挖掘 报告人:黎铭 教授 南京大学 |
王莹洁 烟台大学 |
16:20 - 16:55 |
报告题目:可信视觉特征学习 报告人:邓伟洪 教授 北京邮电大学 |
鹿文鹏 齐鲁工业大学 |
|
||
12月18日 上午 |
||
时间 |
特邀报告 |
主持人 |
9:00 - 9:35 |
报告题目:图立方:新一代知识图谱管理系统 报告人:王国仁 教授 北京理工大学 |
邹丽 山东建筑大学 |
9:35 - 10:10 |
报告题目:模型/数据联合驱动的工业系统状态监测 报告人:王友清 教授 北京化工大学 |
刘聪 山东理工大学 |
10:10 - 10:45 |
报告题目:多媒体内容细粒度分析与推理 报告人:李泽超 教授 南京理工大学 |
刘萌 山东建筑大学 |
10:45 - 11:20 |
报告题目:多维度视觉感知方法及应用 报告人:黄迪 教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仲国强 中国海洋大学 |
11:20-11:55 |
报告题目:下一代人工智能的一些个人思考 报告人:严骏驰 副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 |
王星 临沂大学 |
论坛闭幕 |
专家介绍
焦李成,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IEEE Fellow。现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华山杰出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部主任、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智能感知与图像理解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科技委学部委员、教育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专家组专家、国家级领军人才首批入选者、教育部长江学者计划创新团队负责人、“一带一路”人工智能创新联盟理事长,陕西省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第六-七届副理事长,IEEE/IET/CAAI/CAA/CIE/CCF Fellow,连续八年入选爱思唯尔高被引学者榜单。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感知与图像理解、深度学习与类脑计算、进化优化与遥感解译。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吴文俊人工智能杰出贡献奖、霍英东青年教师奖、全国模范教师称号、中国青年科技奖、及省部级一等奖以上科技奖励十余项。
金芝,北京大学教授,IEEE/CCF/AAIA Fellow,高可信软件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软件工程),中国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计算机学会系统软件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知识工程与分布智能专委会副主任。长期从事软件工程和知识工程的研究,先后担任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等的项目负责人。曾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CCF技术发明一等奖、北京市技术发明二等奖、CCF杰出成就(夏培肃)奖、IEEE TCSVC 杰出领导力奖、中创软件人才奖等。发表论文两百余篇,4次获得 ACM Distinguished Paper Awards,出版专著3部。任《软件学报》执行主编,《计算机学报》副主编,JCST领域编委,以及IEEE TSE、IEEE TR、ACM TAAS、EMSE及RE等的编委。
王国仁,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20余项。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电子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图数据管理、区块链、知识图谱等。
徐常胜,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研究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和首都科技领军人才工程,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王宽诚率先人才计划卢嘉锡国际团队负责人。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会士(IEEE Fellow),国际模式识别学会会士(IAPR Fellow),国际计算机学会杰出科学家(ACM Distinguished Scientist)。担任国际计算机学会多媒体专委会中国区(ACM SIGMM China Chapter)主席和中国计算机学会多媒体专委会副主任。担任国际期刊Multimedia Systems主编,担任过国际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Multimedia”和“ACM Transactions on Multimedia Computing, Communication and Applications”编委以及国际顶级多媒体会议“ACM Multimedia Conference”程序委员会主席。在多媒体分析,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图像处理等领域发表论文400多篇,其中IEEE和ACM汇刊论文120余篇,国际顶级会议论文80余篇。在多媒体国际顶级会议和期刊上获得最佳论文奖10余次。获得2018年中国电子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2009年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科学家奖,7次获得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
胡清华,国家优青/杰青获得者。博士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现任天津大学北洋讲席教授、天津市机器学习重点实验室主任、城市智能与数字治理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CAAI粒计算与知识发现专委会副主任、天津市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从事大数据粒计算、多模态学习、不确定性建模和自主机器学习方面的研究,先后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国家优青/杰青以及国防项目的资助。在IEEE-TPAMI、IJCV、IEEE TKDE、IEEE TFS等期刊以及NeurIPS、CVPR、IJCAI、AAAI等会议发表论文300余篇,获批发明专利30余个,出版专著3部,先后获得黑龙江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和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目前担任IEEE Trans. Fuzzy Systems,自动化学报、电子学报、智能系统学报等期刊的编委。
钱宇华,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高层次人才入选者,山西大学大数据科学与产业研究院院长,计算智能与中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持国自然重点、优青、重点研发等项目10余项;在AI、ACM TOIS、JMLR、ML、IEEE TPAMI、IEEE TKDE等国际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成果广泛应用于国防科技服务、遥感图像分析、医疗诊断分析、生物数据挖掘、社会网络分析等领域。曾获山西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CCF 优博,百篇优博提名奖,2018-2021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张敏灵,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现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机器学习专委会副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专委会常务委员、江苏省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等。担任《IEEE Trans. PAMI》、《ACM Trans. IST》、《Frontiers of Computer Science》等国际期刊编委、《中国科学:信息科学》青年编委等。应邀担任ACML'18大会主席,PAKDD'19、ACML'17、PRICAI'16等程序主席,以及KDD/IJCAI/AAAI/ICDM等国际会议SPC或领域主席30余次。曾获CCF-IEEE CS青年科学家奖(2016)等。
鲁继文,清华大学自动化系长聘副教授,博导,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IAPR Fellow,国际期刊Pattern Recognition Letters主编,主要研究领域为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无人系统。发表PAMI、CVPR、ICCV、ECCV论文140余篇,论文被引用两万余次,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基金委联合基金重点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等项目10余项,担任或曾任IEEE T-IP、T-CSVT、T-BIOM等期刊编委,国际会议ICME2022大会主席,FG2023、VCIP2022、ICME2020程序委员会主席,曾获中国电子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奖励。
黎铭,南京大学教授,博导,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国家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优青。主要从事软件挖掘、机器学习方面的研究工作。在《IEEE Trans SE》、《Machine Learning》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和IJCAI、ICML 等重要国际会议发表论文四十余篇,被国际同行他引四千余次。曾作为主要成员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应邀担任《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Systems》、《Frontiers of Computer Science》、《自动化学报》编委、国际软件挖掘系列研讨会SoftwareMining、PAKDD首届博士研讨会DSDM'11主席、一流国际会议IJCAI、IEEE ICDM的领域主席、AAAI等的资深程序委员等;现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青年工委副主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机器学习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专委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指委人工智能专家委秘书长等。获亚太数据挖掘青年成就奖、高校计算机专业优秀教师奖励计划等荣誉。
邓伟洪,北京邮电大学鸿雁人才特聘教授,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可信人工智能、情感计算、多模态学习。近年来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30余项,在IEEE TPAMI、IJCV、TIP、 ICCV、CVPR等国际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100多篇,累计被引用1万余次,曾担任ACM MM、ECCV、IJCAI、ICME、ICPR等会议的领域主席,入选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北京市科技新星、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青年长江学者、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等。
王友清,国家杰青、IET Fellow,北京化工大学教授/博导,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王友清担任9个SCI期刊的编委或客座编委,还是3个IFAC技术委员会的委员。他荣获教育部、北京市、山东省自然科学奖各一项。出版专著2本,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一百余篇。获得11项发明专利授权,研究成果在中石化、中石油等头部企业得到应用。论文被SCI引用4000多次。引用者包括38位国内外院士,16篇论文曾入选ESI热点论文或高被引论文,施引单位遍布80多个国家。
李泽超,“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社会安全信息感知与系统”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分别于2008年和201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兴趣主要是媒体智能分析、计算机视觉等。发表ACM/IEEE Transactions或者CCF A类会议论文70余篇;入选2022年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2020-2021年连续2年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等;担任IEEE TNNLS、Information Sciences等期刊编委。
侯臣平,国防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机器学习与动态特征挖掘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动态特征复用、低维嵌入学习、复杂标记学习等方面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并成功应用于军事领域。近年来,在IEEE TPAMI等国内外著名刊物和会议上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包括IEEE/ACM汇刊长文20余篇),担任ICML、IJCAI、AAAI等会议的AC/SPC/PC等,是Neurocomputing等SCI期刊的编委,多篇论文进入ESI各层次高被引论文。担任军科委基础加强重点项目首席,主持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973专题等15项项目。获省部级一等奖1项,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湖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享受军队专业技术岗位二类津贴等。
黄迪,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聚焦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方向视觉模式表征等基础理论与目标检测、人脸识别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工作,在领域内重要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80余篇,引用6800余次,获IEEE ICB等学术会议论文奖项5次及音视频情感计算、机器人抓取与操作等国际竞赛冠军。成果成功应用于网安、公安、医疗、体育等国家多个重要行业,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现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和智能交互专委会秘书长,曾获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杰出贡献奖等荣誉。
严骏驰,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长聘轨副教授,交大学生创新中心人工智能基地主任。科技部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青年科学家项目负责人、自然基金委优青、教育部人工智能资源建设深度学习首席专家。曾任IBM中国研究院认知计算首席研究员。CCF优博/杰出会员、CAAI吴文俊优青/高级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机器学习,近期特别是与运筹优化、量子计算等领域的结合。发表CCF-A类第一/通讯作者论文近百篇,授权美国发明专利30余项,谷歌学术引用近万次。多次任ICML/NeurIPS/CVPR等会议领域主席、Pattern Recognition期刊编委,第5届PRAI 2022大会共同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