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推动高校人工智能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加强省内高校交流,促进产教融合,第四届人工智能一流专业建设高峰论坛——人工智能赋能的“111计划”建设将在“第五届泰山智能产业创新发展大会”期间,于2024年12月1日上午召开。本次论坛将汇聚省内外广大教育界专家和企业界嘉宾,拟邀请山东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大学、山东交通学院等高校和企业专家,对高校人工智能一流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及产教融合等进行深入探讨,推动人工智能一流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的创新发展。
特邀嘉宾
尹义龙,山东大学特聘教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泰山学者特聘专家。研究方向为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在AIJ、TPAMI、IJCV、TIP、TKDE、TIFS、TMM等国际期刊和ICML、NeurIPS、AAAI、IJCAI、CVPR、MM等国际会议发表论文近百篇。所发表论文迄今累计谷歌学术引用11000+、单篇最高引用600+,H指数为51。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专项计划课题、山东省自然科学重大基础研究计划等课题。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第一完成人)。山东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山东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山东省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山东省静态交通大模型重点实验主任,山东省人工智能高校实验室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专委会秘书长。
报告题目:山东省“111计划”项目离散数学课程建设
报告摘要:基于山东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111”计划项目建设目标,介绍专业核心课程离散数学课程建设思路和教学改革措施。以新一代信息技术背景下计算机类课程要求为指导,汇聚各校优秀资源,在前期一流课程、在线资源、教材建设基础上,深入优化课程体系,构建教学资源体系,探索AI赋能课程教学与教学评价等的改革创新,共建共享,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师教学能力。
报 告 人:丁洁玉
丁洁玉,青岛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青岛高校教学名师,山东省健康医疗大数据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青岛大学计算力学与工程仿真中心主任。主讲授本科生《离散数学》《算法设计与分析》,研究生《高等数值分析》《偏微分方程数值方法》等课程。获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省级研究生优质课程,获得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山东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主要研究方向为工程仿真计算、人工智能算法,主持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多项企业合作项目。
报告题目:程序设计知识体系重构与课程群建设探索与实践
报告摘要:程序设计类课程是高等院校计算机类专业及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对于引导学生理解计算机运行原理、培养学生计算思维、夯实专业学习基础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此类课程均大都开设于一年级,学生无学习基础,教学难度大;教学内容多集中在语言语法与基础程序设计,较为高阶的程序设计思想与复杂问题求解涉及较少,学生学习兴趣度不高,持久性不强。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利用程序设计解决问题的能力,诸多课程均在实践与考评环节引入或建设了如PTA、OJ之类的在线评测系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与之俱来的是:(1)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没有得到增强;(2)部分编程能力较弱或者未及时跟进刷题的学生会出现进一步学习的困难,造成后续专业学习意愿明显下滑。
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建设了针对具体知识点的线上线下结合配套教学资源,构建了课程知识图谱以形成知识体系框架,并按大单元(模块)教学理念对知识点进行重组,以此强化对学生数据思维、计算思维与系统思维的培养。进一步,通过实验实践与竞赛课程的串联设计,保持知识点的螺旋递进,打通《C/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等课程,实现程序设计课程群的体系化建设。
报 告 人:杜祥军
青岛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山东省一流课程主持人,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获得者;主讲《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计算机创新实践》《高级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等课程。
报告题目:面向智能时代计算机专业系统能力培养的以软硬件贯通能力为导向的相关课程建设与实践
报告摘要:《智能时代计算机专业系统能力培养纲要》指出系统能力是人工智能的核心实力。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了适应智能时代计算机类专业教育的需求,展开了相关课程的建设与实践活动。本报告将对本校在《数字逻辑与EDA技术》、《计算机系统导论》、《计算机组成原理》和《系统能力综合实践》4门课程已展开的相关工作进行总结,并介绍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报 告 人:黄庭培
黄庭培,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副教授。从2016年开始讲授《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并于2023年开始讲授《计算机系统导论》课程和《系统能力综合实践》暑期实习。长期从事无线智能感知与计算和无源通信与计算相关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博士后科学基金2项。
报告题目:《人工智能导论》课程建设赋能专业探索与实践
报告摘要:1、课程建设背景介绍
2、计算机专业《人工智能引论》与人工智能通识课程之间的关系
3、课程内容建设思路
4、课程师资团队建设与培养
5、智慧化课程建设与学习模式创新探索
6、人工智能赋能专业探索与实践
报 告 人:张广渊
山东交通学院信息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家级一流专业骨干、国家一流课程负责人,省级示范性基层教学组织教学团队负责人,山东省人工智能学会理事,山东省教指委委员,山东省“111”计划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工智能导论》核心课程负责人。
报告题目:基于数据库系统能力建设的国家级一流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
报告摘要:本报告介绍计算机类专业核心课程“数据库系统”国家级一流课程建设情况,特别是以教育部“101计划”为牵引,在数据库系统能力人才培养方面所作的创新性工作和成果,以及面向山东省“111计划”和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时代背景,目前正在开展的最新工作蓝图,以为计算机类专业的课程建设改革提供参考。
报 告 人:彭朝晖
彭朝晖,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山东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山东大学(青岛)公共(创新)实验教学中心主任,兼任中国计算机学会大数据专委会执委、数据库专委会执委,山东省人工智能学会高等教育专委会主任,山东省“111计划”计算机专业工作组秘书长。从事数据库系统、大数据分析领域科研与教学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山东省本科教学改革重点项目、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等多项,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主持“数据库系统”获首批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以第一完成人获山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入选高校计算机专业优秀教师奖励计划和青岛高校教学名师。
第四届人工智能一流专业建设高峰论坛——人工智能赋能的111计划建设论坛
SDAI2024